光宇蓄电池(中国)技术有限公司
蓄电池的联接
/ 容量不同、性能不同、生产厂家不同的蓄电池不可连接在一起使用。/ 实际容量相同的蓄电池或蓄电池组方可串联使用。/实际电压相同的蓄电池或蓄电池组方可并联使用。/ 蓄电池组连接和引出请用合适的导线。/连接和拆卸时务必切断电源,否则会触电甚至爆炸的危险。/ 正负极不得接反或短路,否则会使蓄电池严重受损,甚至发生爆炸。/连接部件应锁紧,防止产生火花;若接触面被氧化,可用苏打水清洗。/新安装的蓄电池组在使用前应进行72小时浮充充电使蓄电池组内部电量均衡,方可进行测试或使用。 蓄电池安装:1.必须检查电池型号,数量,连接线与所用型号是否相符,若有偏差请尽早与我公司联系。2.转矩扳手、扳子等的金属工具,请用塑料胶带进行绝缘处理后使用,以防止由于短路发生、蓄电池的破损和起火爆炸等情况。3.连接时,请注意极性正确,将螺栓拧紧,保证接触良好,但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伤端子,造成漏液。4.不能将不同厂家,不同容量,不同性能的电池安装在一起使用。新旧电池不能混用;不同批次电池混用应限制在一个月内;在使用之前必须检查电池的开路电压,若12V电池电压低于12.40V,6V电池电压低于6.20V或2V电池电压低于2.0V时,应先对电池进行充电,充电电压参照均衡充电。5.安装末端连接件和导通电池前,应检查电池系统的总电压及正负电极的连接以保证安装正确。6. 保护电池避免受到强烈震动或撞击。7.在设备上安装时,应使电池远离发热源(如变压器),电池应正立放置在尽可能低的地方,建议留有通风孔保持足够的通风。8.电池可能会产生可燃气体,电池安装时须远离可产生火花的设备(如开关、保险)。9.在将电池接入充电器或负载时,必须关闭回路开关,将电池的正极与充电器或负载的正极连接,电池的负极与充电器或负载的负极连接。
光宇蓄电池(中国)技术有限公司
2021年,面对更趋复杂的外部环境,我国汽车工业继续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遭受芯片短缺及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等不利影响,但在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等技术变革促进下,企业活力依然得到显著增强,市场消费需求继续呈现提质升级趋势,产销总体保持稳定增长。在此过程中,汽车工业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政府出台的诸多法规、政策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有力支撑着产业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此,《汽车纵横》梳理出汽车行业年度**产业政策,以飨读者。
1
智能制造规划:
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
2021年4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针对国内智能制造的现实痛点,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旨在加快推动智能制造发展。
《规划》通过部署“六大行动”和“两大阶段目标”,清晰描绘出制造业的发展路径。立足制造本质,紧扣智能特征,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和产业集群等载体,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高效的智能制造系统。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普及数字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到 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转型。
纵横快评
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目前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需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质增效,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2
自动驾驶分级:
统一标准、规范描述
2021年8月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的GB/T40429-2021《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推荐性国家标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2年3月1日起实施。
该标准规定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遵循的原则、分级要素、各级别定义和技术要求框架,基于驾驶自动化系统能够执行动态驾驶任务的程度,根据在执行动态驾驶任务中的角色分配以及有无设计运行范围限制,将驾驶自动化分成0级至5级。其中0-2级为驾驶辅助,系统辅助人类执行动态驾驶任务,驾驶主体仍为驾驶员;3-5级为自动驾驶,系统在设计运行条件下代替人类执行动态驾驶任务,当功能激活时,驾驶主体是系统。
纵横快评
该标准作为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重要的基础性国家标准,其发布实施将有效支撑行业管理、助力标准体系建设、规范企业开发和宣传、增进消费者理解及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对提升公共交通安全和促进产业规范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车联网体系建设:
统筹规划、引领支撑
2021年3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交通相关)》(以下简称《建设指南》)。
《建设指南》主要针对智能交通通用规范、核心技术及关键应用,构建包括智能交通基础标准、服务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等在内的标准体系,指导车联网产业智能交通领域的相关标准制修订,充分发挥标准在车联网产业关键技术、核心产品和功能应用的引领作用,与《建设指南》其他部分共同形成统一、协调的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架构。到2022年年底,制修订智能交通基础设施、交通信息辅助等领域智能交通急需标准20项以上,初步构建起支撑车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到2025年,制修订智能管理和服务、车路协同等领域智能交通关键标准20项以上,系统形成能够支撑车联网应用、满足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需求的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