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丁酸甘油酯是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丁酸经三步骤化工反应程序脂化而成。其化学式为C15H2606的短链脂肪酸酯,分子量为302.36,又称甘油三丁酸酯,白色或浅黄色油体,无难闻气味略带脂肪香气。易溶于乙醇,极难融入水。天然存在于动物脂肪、植物油、奶制品等。A、肠黏膜具有吸收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和免疫屏障作用。现代营养生理学研究表明,肠黏膜屏障在营养物质的吸收和疾病防控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动物肠黏膜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动物年龄、营养、病源微生物和环境等。动物幼龄期,肠黏膜的结构和功能未发育完善,一些应激因素(如断奶)也显著地影响肠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导致肠黏膜的屏障作用被破坏。
B、小肠的功能单位是绒毛,绒毛的功能细胞肠上皮细胞起源于不同的隐窝细胞,在隐窝处肠上皮细胞是分泌性的,当它移行到绒毛的一侧,它成熟为吸收的绒毛细胞,微绒毛变长、细胞数目增多。如果绒毛被损害,成熟的吸收细胞丢失,不成熟的隐窝细胞产生净分泌的后果,造成严重的绒毛细胞更新的消化吸收紊乱。小肠绒毛结构的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黏膜细胞的有效能量的供给不足,必然导致肠细胞内源性“饥饿”,不能维持正常的更新及修复组织损伤。组织学上绒毛变短和融合就是所谓的“绒毛萎缩”,它导致粘膜功能性表面积减少,吸收能力下降,导致仔猪腹泻 C、丁酯甘油酯在胃液中不分解,在肠脂肪酶的作用下缓慢释放成丁酸和甘油。渠道1:丁酸是一种短链脂肪酸,是肠道上皮细胞主要能量源,肠体耗氧量占机体总耗氧量的25%,远高于机体的平均水平6%,结肠上皮细胞70%以上的能量来源于丁酸,且优先使用丁酸,因为丁酸可经肠上皮细胞直接吸收,无需经过肝胆吸收和复杂的三羟酸循环系统。丁酸可显著刺激肠上皮细胞增殖、修复肠黏膜、增加小肠绒毛高度,进而促进养分吸收、增强免疫力、改善动物健康,从而克服仔猪断奶应激综合症、提高生产性能和降低死亡率,渠道2:甘油酯在肠道内亦可被分解成甘油一酯和甘油二酯,一酯则作用于杀菌抑菌,降低细菌性腹泻;二酯则直接供能。
主要成分及指标:丁酸甘油酯50%(丁酸≥40) 水 分<5% 二氧化硅<45% 1,稳定性强:畅能的有效成分95%以上过胃而不被分解,在肠脂肪酶的作用下缓慢释放丁酸和甘油。
2,肠道理想的能量和营养来源:为肠黏膜上皮细胞快速供能而不需损耗体内能量,促进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快速生长发育,调节钠离子的吸收,诱导表皮细胞增生和成熟,增加黏膜血流量,促进粘液分泌,改善肠黏膜的形态、DNA和蛋白质,刺激未成熟的基底部肠上皮细胞的增值等。
3,降低营养性腹泻、营养吸收率高:由于肠黏膜细胞的良好发育及完整性,提高了小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以及肠绒毛的整齐性,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大大降低消化不良引起的下痢。
4、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降低细菌性下痢:作为微生物调节剂,一酯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有害细菌均有选择性抑制,促进了有益菌群活性,并促使乳酸菌活性及乳酸分泌量提升,使细菌性下痢大大减缓。
5、降低肠道PH值、促进脂类营养的吸收:丁酸可有效降低肠道PH值,提高脂肪酶活性,并对饲料中的脂肪有乳化作用,大大提高了脂肪的消化利用率
6、促进母乳分泌:丁酸作为短链脂肪酸快速供能源,能迅速补充母畜因生产造成的能量短缺,快速促进母乳分泌。
7、促进钙的吸收:丁酸降低肠后端PH值,起到酸化作用,是钙盐充分溶解,提升钙的吸收利用率,对母畜来说提高了子宫平滑肌的伸缩力,减少难产发生,防止母猪骨骼中钙的过度流失,减少母猪腿病发生,使种用期得以延长
8、减少饲料营养浪费,营养吸收更彻底:由于彻底改善肠道机能和肠道微生态环境,可使畜禽(尤其禽类)的饲料便、水便现象大大改善。
用法用量:
按用量将本品逐级预混均匀后,添加到畜禽等各种动物饲料中。按每吨配合饲料计,各种动物的添加量分别为:
猪:300-2000g,禽:200-1000g,水产:300-2000g 反刍动物:500-3000g,特种动物:300-2000g.
包装规格:25kg/桶。
贮 藏:本品略有吸潮,开封后尽快用完。避光、密封,存放于阴凉干燥处。
有效期:2年